肠道健康 > 肠道疾病 > 正文

在切掉肠息肉六年后,我被复诊为结肠癌

2019-03-01 22:11:27 来源: 作者:韦祥凤


浙江宁波38岁的白女士,六年前出现便血、腹痛和腹泻的症状,非常紧张,担心得了直肠癌。结肠镜检查后发现乙状结肠处长了三枚息肉,切片活检是良性的腺瘤性息肉,于是进行了切除,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



然而,白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任何相关症状,就放松了警惕,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没想到六年后的今天,她再次出现便血、腹痛症状,本以为是息肉复发了没有上心,结果一查息肉不仅复发,而且已经癌变,幸运的是还不算太晚。

肠息肉是肠道发炎,或受刺激形成的赘生物。大部分会慢慢消退,有些成为中立派,保持不变,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长,越长越大,而造成肠道息肉病的则是后两者。



肠道息肉病的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高峰,之后到80岁左右,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息肉没有充分的营养支持,就会慢慢停止生长。

大数据统计,约有20%~30%的中老年人士检出过肠息肉,肛肠专家一致推荐人到50岁后,每年都要查一次肠镜,以便及时发现息肉,予以切除,防止酿成更大危害。



然而,息肉切除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切除后肠子上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

对于大于1 cm的息肉切除,特别是采用分片法切除后,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达到10%~35%。

还有一项为期两年的调查,发现65%~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

及时发现复发新生的肠息肉并将其切除,会大大降低肠癌(间期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肠镜复查是有效控制和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手段。



一般认为,80%-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5年,直肠中的息肉癌变的概率很高,是无直肠息肉癌变的五倍,

但存在个体差异,偶有不同。虽然腺瘤的癌变程度很高,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所以,查出息肉也不必过度紧张。



需要申明一点,所有的息肉都必须切吗?

事实上并不是。息肉本身不是癌,只是有可能变成癌,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进行病理切片,辨明性质,再决定解决方案。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所以如果肠镜检查发现是腺瘤性息肉,要及时切除。术后千万莫大意,仍要定期复查,对于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来说更加需要定时复查!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