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山药,别名淮山药、怀山药、白药子、薯蓣、薯药等,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
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寒,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山药最适宜与灵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药在食品业和加工业上大有发展前途。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用于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妇女脾虚带下病;肺虚久咳咽干;肾虚遗精,尿频;消渴多饮。
现代研究还表明山药具有以下功用:
1.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
2.抗氧化作用,怀山药多糖是有效成分。
3.实验表明,生山药、清炒、土炒、麸炒4种山药泡制品煎剂对家兔离体肠管节律性活动有明显作用,而4种山药制剂对肠作用差别不很大,但以清炒、生品、土炒略好。
4.对小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合成有一定作用。
5.降低血糖。
6.促进创伤愈合。
7.对家蚕寿命及生长发育有良好影响,可显著延长家蚕龄期,且家蚕的身长体重较对照组增加缓慢,食桑量亦减少。
山药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有17种以上,其中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较高)、淀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甘露聚糖、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钴、铬等),以及皂苷、黏液质、胆碱、尿囊多巴胺、山药碱、止权素和植酸等。
饮食宜忌宜:
1.糖尿病:生山药120克,煎服。
2.乳腺炎、乳房肿痛:研生山药外敷。
3.脚湿气:生山药切片,散布胫前,布包扎,约1小时许,胫前热痒,湿气可愈。
4.肺结核低热、或嗽或喘、自汗、心中怔忡及一切阴虚之症状:生山药120克切片,煮汁频服。或以生山药60克,生薏米仁60克,柿霜饼30克,煮烂,随意服用。
5.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
6.子宫脱垂、遗精、脾虚泄泻、消渴:每晨食怀山药120克。
7.心腹虚胀、不思饮食:淮山药生熟各半,研末,米汤送服6-10克,日服两次。
8.脾虚泄泻:山药粉200克,加鸡蛋黄3个调匀煮糊吃。
9.冻疮、无名肿痛:山药捣烂外敷。
10.滑精、带下:山药500克,煮熟研泥,羊肉500克,去脂膜,煮熟研泥,加粳米250克煮粥。
11.小儿泄泻:山药90克,莲肉90克,麦芽60克,茯苓30克,加大米500克,研末,加白糖,煮成糊状服。
忌:
1.有湿热、实邪者不宜多服。
2.不宜加碱煮食或久煮,会破坏山药中的淀粉酶及其他营养成分。
3.服用糖皮质激素时不宜服用,因为山药含糖分较高,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加强糖原异生,并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分解。要间隔一定时间后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