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常识 > 正文

中医篇:治疗便秘,对症下药!

2017-04-12 17:02:32 来源:御姐话健康 作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饮食结构、生活作息等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根有据的,单一的饮食结构、暴饮暴食、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等,最终在身体上得到了彰显。肠胃不适,便秘等疾病随之缠身,特别是便秘,有时候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便秘,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健康。
    它就像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让拉屎演变成一个非常危险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对有心脏方面疾病的老年人而言。
    所以便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合理的饮食调节,适当的运动,规律的生活作息是通往健康的必经路;如果这些仍然不能让你摆脱便秘的困扰,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便秘患者该如何选择药物呢?


    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一提到便秘,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上火引起的,吃一些泻火的药就解决了。?
    其实这样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不能很好的为顾客解除病患。临床上常用泻下的药物(如大黄、果导、番泻叶等),主要是通过刺激肠壁使肠道蠕动加速,促进排便。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但会产生“泻剂依赖”,甚至可能会引起结肠黑变病,损害肠神经系统,使结肠的动力减弱,从而形成了泻药性便秘。
    因此解决便秘不单单是泻下去火的问题。
    中医辩证疗法
    中医认为便秘者,本虚标实,多数因虚致秘。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致大便秘结;气虚则大便传送无力。此时若一味采用泻下药,则愈伤津液,不仅大便难通,而且更加秘结。即使暂时缓解便秘,日后也极易反复。
    这就像一条船搁浅在枯河里,若想让其行走,一味强行推之是不可行的,唯有使河内涨满水,船方可行。因此,治疗便秘,泻下通便的同时,必须补其不足。通补结合,方能恢复肠道的传输功能,使肠道得润,大便得通,彻底杜绝反复现象。?
    便秘的中医分类
    燥热內结型(实证便秘)
    症状特点: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气机郁滞型(实证便秘)
    症状特点: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粪便不结燥,但排便困难,胀痛,暖气明显,并伴有纳食减少,胸胁胀满。
    阴虚、津液不足型(虚证便秘)
    症状特点: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或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使肠道干燥,致使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
    气虚型(虚证便秘)
    症状特点:虽有便意,临厕努挣无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青白,神疲气怯。
    血虚型(虚证便秘)
    症状特点: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甲色淡。
    虚寒型(虚证便秘)
    症状特点:年高久病,肾阳虚损或素有脾阳不足致使大便干或不干,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等。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先了解便秘类型,下期将带来不同类型便秘的具体疗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