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常识 > 正文

调理脾胃在辨治心病中的意义

2017-06-19 09:34:30 来源: 作者:

    心的阴阳气血是心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辨治心系病证,心悸、胸痹、不寐等,首辨虚实。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实证为痰、饮、火、气滞、瘀血等阻滞。无论虚实,均在气在血。气的温熙、血的濡养以及气血的运行升降,是心生理活动的基础。“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气机的升降如常,又是消除痰饮、水湿、火郁、气滞、瘀血等的关键和必要条件。 

心与脾的关系?
· 01 心与脾经脉相连·

    《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灵枢·经别》有“足阳明之正,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脾胃居于中焦,心脏居于上焦,形体上以膈为界,互不相连,但二者之间以脾胃之支脉、大络、经筋紧密联系,经气互通,相互影响。

· 02 五行关系 ·

    脾胃属土,心属火,心之于脾胃乃母子关系。心为脾之母,心阳不足,导致脾气虚弱;脾主运化,为水谷精微化生之本。脾胃虚衰,运化失职,无以滋养心阳。

· 03 心与中焦气机升降的关系 ·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脏主升,胃腑主降,二者互为表里,升降相因。倘升降失常,则不但影响水谷精微之纳化、输布,还会打破整个人体之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平衡,而变证百出。

· 04 脾胃为易受邪之地 ·

    诸多致病因素如饮食不节、情志抑郁、失治误治、将息失宜皆易损伤脾胃,脾胃一败,药食难施。

· 05 脾居中州灌溉四旁 ·

    脾胃健而五脏安,脾胃受损,则易殃及四旁。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二者维系人体升与降、纳与化、燥与湿的平衡。脾胃与心的联系是全方位的,脾胃失调可影响心脏,导致心脏的病变,   凡病之发生、转归、预后莫不与脾胃有关,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也。

如何治疗?

    不能仅着眼于心脏本身,仅注重“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而简单地以攻逐、破散、疏通为法,还应治其导致不通之因。

    中央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欲使全身之气生生不息,须持中央。脾胃一调,则周身气机皆调;脾胃一健,则五脏六腑俱健。这叫做调中央以通达四旁。

    辨治心病中,心病与脾胃的关系尤其密切,其发生、发展、治疗、转归、预后,都与脾胃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这不仅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关连,也不仅是因为脾胃与心脏在经脉上有密切联系,气血津液的气化过程一脉相承,更主要的是脾胃失调与胸痹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