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到,大家都纷纷投向了各种零食、冷饮、小龙虾的怀抱,然而你们的肠道表示很委屈:宝宝同意了吗?
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虽然平时不吱声,但对身体的反应特别微妙:万一肠道不爽了,发胖+痘痘丛生都是小事,胀气什么的还会让你在关键时刻尴尬难堪!
有病治病,没病预防,阿噗今天就得跟大伙儿说说怎么做好肠道健康管理,针对一些常见的肠道问题时,又有啥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困扰NO.1:便秘
平时便便通畅时不觉得,但真的便秘起来真的分分钟崩溃再也不想受这种折磨:不仅身体难受,面色蜡黄、小腹水肿、脸上长痘什么的都是便秘并发症...
生活方式不健康,便秘分分钟找上门!
运动不足是主因:工作时久坐,一身疲惫就只想回家躺着,导致肠道运动减缓,便秘自然找上门来。
忍便也很常见:早上时间紧,平时工作忙,有了便意也不能及时去洗手间,忍多了就会让职场神经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
粗纤维摄入过少:日常饮食多是大鱼大肉居多,蛋白过剩,粗纤维摄入少就会很容易引起便秘。
饮水不足:忙的时候顾不上喝水,肠道内干燥就会导致便秘。而且,喝水太慢也会导致水分全被吸收排出体外,无法湿润肠道加重便秘。
压力山大精神紧张:肠道是“会思考的内脏”,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就会影响消化液分泌,抑制肠道蠕动,导致便秘。
挑战心情、作息,战胜便秘
早起十分钟,轻松一整天:早餐后的结肠推进活动比较活跃,有利于启动排便。
多喝水帮助肠道排毒:每天保证6-8杯水的摄入,特别是早上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或是蜂蜜水,可以唤醒大肠,刺激肠胃反应。
学会给自己减压:放下焦躁,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劳逸结合,经常运动。还可以找信任的朋友诉说、发泄压力。
每天一杯酸奶:肠道减龄需要有抑菌群,每天一杯酸奶或是益生菌饮品可以让肠道充满有益菌,醋劲代谢废物毒素排泄。
困扰NO.2:溏泄
不是腹泻,总觉得排不干净,便便还总稀稀的不成形。便溏常常迁延反复,不易治愈。
便溏?脾虚是大魔王
中医认为,溏泄多是由于脾虚造成的:肠胃受到了刺激,比如吃了大量冷饮、腹部受凉等等;长期吃一些粗硬辛辣的食物也会导致便便稀溏。
饮食调理身体最有效
饮食调整:一天三餐应该定时定量,多吃温热和高蛋白的食物。同时乌梅、橘子、萝卜等等有止泻功效的食物也可以适量吃。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肠胃负担小,也要避免节食。
注意腰腹保暖:肠道也怕凉,大便溏泄的人要多注意保暖,不要穿露肚脐和腰腹的衣服,避免腹部着凉。
尝试艾灸治疗:温暖的艾灸能帮助增加体内阳气不足带来的湿寒,从根本上减少溏泄的发生。
困扰NO.3:胃肠道胀气
小腹总是硬硬的、胀胀的仿佛身体囤积了很多气?胃肠道胀气的表现常为嗳气、腹胀、腹痛和放屁。
进食少说话,肚子少留气
正常的成年人每天胃肠道里滞留100-150ml气体。进食边吃边说、狼吞虎咽、坐太久、生活不规律导致的消化不良就会引起气体过多形成胀气。
注意饮食、多运动解决胃肠道胀气
少吃产气食物:豆腐、豆芽、卷心菜、牛奶、红薯等等。另外,过量吃高纤维食物也容易在胃肠道产生大量气体,所以粗粮、纤维素也要适量摄入,并非多多益善。
杜绝狼吞虎咽:进食时少说话,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都有助于减少肠胀气的发生几率。
练习排气动作:仰卧在床上,两手分别放在胸、腹部然后缓慢呼吸,持续1-3分钟。接着双腿屈膝,两手抱膝压向腹部,然后还原,重复10-30次可以促进胃排空。
求医:根据医生的建议吞服药用炭片能有效吸收过多气体迅速消除胀气,不过炭片不能经常使用,因为它还会吸收体内的有效营养素。消化不良胀气时,可以常服些嗜酸菌制剂,定期做肠镜检查也可以有效监控肠道健康情况。
总之,除此之外的肠易激综合症(IBS),腹痛等等肠胃反应都需要饮食/生活习惯的慢慢改善,平时做好情绪调整,需要时看医生都对解决胃肠道问题有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