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会像大脑一样闹情绪,时刻传达它的喜怒哀乐,表现在便秘、腹胀、腹泄等一系列健康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养护我们的肠道健康呢?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1.安排好喝水时间
台湾著名肠道健康专家蔡英杰教授建议,洗澡前、睡觉前应各喝1杯,不要怕睡前喝水,因为睡觉时会流失大量水分,血液变黏稠,更容易出现心血管问题。起床后喝两杯水很重要,不但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而且刺激肠道,让便意顺利出现。然后上午、下午再各喝两杯水。
2.避免喝含糖饮料
温白开水对身体最好,而糖水喝的过多会加速肠道老化,所以不要大量饮用可乐、汽水、甚至果汁等含糖饮料。每天饭后,可以喝一两杯乳酸菌饮料。
3.每天至少吃30克纤维食物
如燕麦片、黑面包(含麦麸)、芹菜、韭菜、香蕉、猕猴桃等。它们在肠道中就像洗碗用的钢丝球一样,专门擦除不好的胆固醇,吸收水分使粪便易于通过肠道。
4.煮蔬菜比生吃好
很多人觉得蔬菜吃的不够,到了餐桌上就点生菜沙拉。事实上,这样无助于食物纤维的摄入,番茄、莴苣、小黄瓜等沙拉材料,食物纤维的含量非常少,而且生吃也没办法吃太多。点菜时,不妨选择煮蔬菜,比如海带、豆类、蘑菇等。
5.少吃消炎药、解热镇痛药
这些药容易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引起腹泻,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6.慎用厕所芳香剂
很多人为了遮盖大便的臭味,在马桶附近摆上除臭剂。这样不仅不能完全去除大便的气味,还会让你对肠发出的警讯浑然不觉,失去判断的依据。
7.有便意不能憋着
有资料显示,经常便秘的人,诱发癌症的几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出3倍。因此,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要“例行公事”,形成“生物钟”。蹲马桶时,可在双脚下垫个东西,促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