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疾病 > 正文

研究动向:糖尿病与便秘这对“最佳CP”,怎么治疗?

2018-05-16 08:44:57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i6548683262577869315/ 作者:王婧

早就有研究学者指出,患有糖尿病的人与便秘同时出现在两个人身上的几率非常大,往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大部分都同时患有便秘。这是为什么?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学者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美国平民百姓的饮食评估报告研究表明:12.5%的人存在便秘和排便功能障碍。

Feldman等研究指出:门诊糖尿病患者中,76%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胃肠道并发症,其中最普遍的并发症是便秘,约有60%。

发病机理

1、 自主神经病变:

最近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便秘糖尿病患者与无便秘糖尿病患者相比,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

2、 血糖:

高血糖易引起体内缺水,致使大肠慢性脱水,从而引起大便秘结。

3、用药副作用: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且合并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利尿剂镇静安眠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

研究动向:糖尿病与便秘这对“最佳CP”,怎么治疗?

4、饮食不合理: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为害怕食物摄入过多会使血糖升高,因此过度控制饮食,导致食物残渣减少,不能引起排便反射。

5、机体退行性改变:

美国数据调查显示:老年人便秘的发病率为2%~28%。

我国数据调查显示:26省城乡老年人便秘率高达37.1%。

6、精神心理因素: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焦虑障碍发生率高达58.89%,胃肠功能受到抑制,甚至会引发神经性厌食,最终导致便秘。

糖尿病与便秘患者的重叠并不是偶然,身体机能的病变肯定会慢慢影响到其他的器官的健康,西医和中医都有自己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现状

1、 容积性泻药:

增加粪便重量,加速其通过结肠的速度。

大多数人在24小时内起效,但是对于有胃肠道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纤维素泻药可能无法在数天内起到最大效能,并不推荐使用。

2、 高渗性泻药:

增加肠内容量以引起排便,临床上常用乳果糖、聚乙二醇、山梨醇等。

乳果糖可能会改变血糖水平,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山梨醇可被肠道吸收,转化为葡萄糖,日常或定期使用可加速糖尿病的进程

3、 刺激性泻药:

刺激肠蠕动,促进肠动力。

此类药物主要是大黄、番泻叶、蓖麻油等,偶尔使用是安全的,但是长期使用容易出现结肠黑变,平滑肌萎缩,加重便秘并形成依赖。

4、 润滑剂:

主要有液体石蜡、甘油、开塞露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学者建议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从身体内在机理进行调节,治标也治本。

中医糖尿病中的认识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中医认为,糖尿病在中医上讲属于的范畴。

“消渴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

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也许有人不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简单解释就是,糖尿病患者的便秘,属于气阴两虚型便秘,应该补气虚,补阴虚。就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中医辨证中,气阴两虚证型占75.2%,所以,益气养阴也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