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从全球范围看,成年人中位患病率为16%(0.7%~79%),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33.5%,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1.5,而我国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为6%,男女患病比例为1∶2。”
事情是这样的
据英国《独立报》6月24日报道,澳大利亚一名53岁男子因严重便秘,导致右腿完全失去知觉,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到医院急诊时,他的腹痛已经持续了三天,并且伴有肿胀和恶心的症状。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右腿疼痛,过去的24小时无法动弹,失去知觉,而且摸起来冰冷。病史显示该男子没有吸毒经历,没有血管疾病风险,也没有重大健康问题。原来他真的只是需要上个“大号”。
直肠检查显示该男子粪便干结。对他腹部的扫描显示,他患有大量粪便干结和潜在的危及生命的腹腔间隔综合征(腹部压力增加)。扫描显示,他的粪便积得如此之多,大肠膨胀,导致右髂动脉受压。这种压力造成了他腿部的疼痛和瘫痪。
由于案情严重,医生对他立即进行手术,以消除“积压”。根据官方报告,医生清除了两公升粪便。他又过了13天才能够走路。
可见,便秘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许多烦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人会选择泻药暂时缓解症状,但用药不当会使便秘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那么究竟该如何使用便秘药物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便秘药物的分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器质性便秘的治疗主要应针对引起便秘的原因进行治疗。对功能性便秘,首先应鼓励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如改善生活方式等。如经上述治疗未奏效者,可根据医嘱酌情应用便秘药物。目前,常用的便秘药物有西药和中成药两大类。
西药类:主要包括容积性药物、刺激性药物、润滑性药物、渗透性药物。
1容积性药物
定义:又称膨松剂,吸水后增加容积,轻度刺激肠蠕动;抵达结肠后被肠道内细菌解酵,增加肠内渗透压和阻止肠内水分吸收,增强导泻的作用。
适用对象:低纤维素膳食、妊娠期以及撤退刺激性泻药时应用。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能被细菌降解,可引起产气增加和腹胀,部分会发生过敏和哮喘等不良反应。
2刺激性药物
定义:药物本身或其体内的代谢产物能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而促进排便。
适用对象:各类型便秘,X线检查或内镜检查前的肠道排空等。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服用此类药物会导致水样腹泻和腹痛、低钠/低钾血症、继发性便秘、结肠黑病变等, 此外,这类泻药较剧烈,不宜长期服用;有刺激性,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黏膜。孕妇慎用,急腹症患者禁用。
3润滑性药物
定义: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作用温和。
适用对象:此类药物作用温和,不引起剧烈腹泻,适用于避免排便用力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孕产妇、高血压患者、术后患者、痔疮患者等。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易发生脂质吸入性肺炎和 肛周渗漏。长期使用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影响胡萝卜素、钙、磷的吸收;易产生依赖性。
4渗透性药物
渗透性缓泻药:不被人体吸收,通过细菌分解后释放有机酸在结肠起作用如乳果糖、聚乙二醇。
适用对象:不被人体吸收,通过细菌分解后释放有机酸在结肠起作用。尤其适宜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者。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慎用。乳果糖的主要缺点是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等不适感。
中成药类:主要包括行气导滞类、清热通便类、益气滋阴类。
行气导滞类
治疗气滞证便秘,主要适应于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爽,里急后重,肛门下坠等症。
清热通便类
治疗实热证便秘,主要适应于内热蕴蓄,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实性大便结,舌红苔黄者。
益气滋阴类
治疗虚证便秘,主要适应于大肠积热,津液不足,年老体弱肠燥便秘、腹胀者。
特殊人群便秘治疗药物的选择
孕妇
如果便秘高危孕妇需使用通便药,可预防性使用安全性好的缓泻剂,并避免用力排便导致的早产。孕产妇便秘的预防和治疗,首选渗透性缓泻剂,如此类药物无效,可选用容积性缓泻剂作为预防用药,润滑类作为治疗性用药。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神经功能改变,便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可尝试使用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泻剂。
总结
便秘的诱因较为复杂,受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便秘药物滥用特别是大量泻药的长期服用势必会造成顽固性便秘的发生。因此,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全面整合其临床特征,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以期治疗更趋于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温馨提醒
肛肠疾病多由日常饮食和卫生习惯影响,一定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一旦有症状存在,一定要定期进行肛肠疾病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