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常识 > 正文

痔疮、肛周脓肿、肛裂…… 这些难以启齿的困扰,5个名医经验方送上!

2018-08-22 16:13:53 来源:悦读中医 作者:

痔疮、便秘、肛周脓肿、肛裂……这些肛肠科疾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然而这些疾病却都有那么一点点难以启齿,哪怕已经难受得如坐针毡了,都得强忍着保持镇定,简直太痛苦了!

 


全国名老中医、有60余年肛肠病治疗经验的宋光瑞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攒了很多经验方,现在送上其中5个:

 

1. 宋氏凉血汤

【组方】生地20g,桃仁15g,地榆12g,槐角12g,防风12g,当归尾9g,升麻12g,葛根9g,黄芪20g,黄连12g,炙甘草8g。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通便。

【主治】治风伤肠络痔疮,肛周脓肿。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每次约200mL 药液温服。

【方解】(宋老经验方)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截石位3、7、11 点处,以11 点处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本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兼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努挣、妇女生育过多、腹腔病变,致血行不畅,血液瘀积,热与血相搏,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不散而成。方中生地清热凉血,桃仁润肠通便,地榆、槐角凉血止血,黄连清热解毒,防风清热解表,当归尾活血、行血,炙甘草调和诸药,另加升麻、葛根、黄芪,补气升提固脱,全方共奏清热凉血,祛风通便之效。本方体现了宋氏治疗本病时,局部治疗不忘整体,辨证论治的特点。

 

2. 宋氏解毒汤

【组方】黄连12g,黄柏12g,秦皮9g,龙胆草12g,木通9g,泽泻12g,柴胡12g,当归9g,生地9g,地榆炭12g,槐角9g,槟榔9g,大黄12g,木香9g,炙甘草6g。

【功效】清肠利湿,止血通便。

【主治】治湿热下注痔疮,肛周脓肿。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每次约200mL 药液温服。

【方解】(宋老经验方)热盛则破血妄行,血不循经,则血下溢而便血;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畅,经络阻滞,则肛门内有块状物脱出,肛门灼热,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乃是湿热结滞肠道所致。方中黄连、黄柏、秦皮、龙胆草清热利湿以解肠道湿热,泽泻、木通利尿使湿热自小便而出,柴胡、木香疏气以达气行湿走滞散,地榆、槐角止血,当归、生地补血润肠又防利湿太过,槟榔、大黄通便,炙甘草调和诸药。

 

3. 健肌汤

【组方】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升麻15g,柴胡12g,葛根20g,当归12g,生地9g,陈皮9g,枳壳9g,炙甘草6g。

【功效】健脾益气,托陷止泻。

【主治】主治脾虚气陷痔疮、脱肛、泄泻等。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每次约200mL 药液温服。

【方解】(宋老经验方)脾胃功能失常,脾虚气陷,中气不足,无力摄纳,可导致痔核脱出回纳不畅;劳累、远行耗气,故每每发作,伴有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故以健脾益气、托陷止泻中药汤剂内服,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大剂补气;当归、生地养血和营,血为气母,血足方能气旺;柴胡、升麻、葛根升阳补陷,缩肠以痔核回纳,坚肠和胃以解便溏;陈皮、枳壳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炙甘草调和诸药。

 

4. 瘀痔汤

【组方】当归20g,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2g,川芎9g,枳壳12g,柴胡12g,炙甘草8g。

【功效】理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痔疮。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每次约200mL 药液温服。

【方解】(宋老经验方)平素嗜食辛辣,喜饮酒,伤及脾胃,滋生湿热,下注肛门,肛门部气血纵横、经络交错而生痔疮;热盛则破血妄行,血不循经,则下溢便血;肠道气血不畅,经络阻滞,则肛门内有块状物脱出;久坐伤气,气机阻滞,故肛门内有块状物脱出,坠胀疼痛;气机不畅,无力摄血,则血不循经而血栓形成;精神、纳眠差乃肛门疼痛所致,痛止则自复。舌质暗红,苔白,脉弦,一片血瘀之象,故四诊合参,辨证为气滞血瘀。治疗上采取保守治疗,故以理气活血、散瘀止痛中药汤剂内服,及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中药汤剂坐浴,方中当归、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柴胡、枳壳行气通腑,气行血自行,腑通胀自消;炙甘草调和诸药。

 

5. 宋氏通便汤

【组方】当归20g,桃仁15g,陈皮15g,木香9g,大黄9g,枳壳12g,火麻仁9g,郁李仁12g,炙甘草6g。

【功效】理气活血,润肠通便。

【主治】气滞血瘀肛裂病。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每次约200mL 药液温服。

【方解】(宋老经验方)平素饮食不节,喜饮酒,过食辛辣刺激食物,以致燥热内结,耗伤津液,无以下润大肠,则大便干结;临厕努责,损伤肛门而致裂伤;裂久痛长致使肛门局部气机阻滞,经络阻塞,热结肠燥,使肛门紧缩,便后刺痛;舌暗,苔薄,脉弦。治以补血养阴,润肠通便。方中当归、桃仁补血活血;陈皮、木香理气,气行则血行;大黄、枳壳泻下;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润肠,粪软腑通则便血止而肛痛轻;炙甘草调和诸药。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