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宿便”?
其实“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此,我们很难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大家通常会认为,宿便就是挂在肠壁上的垃圾,像陈旧污垢一样难以清除,被人们理解为体内的毒。但事实上,人体的肠壁内面光滑,有肠液的隔离,且肠管不断蠕动推进粪便,是不会有粪便的积存的。而且大肠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代谢废物是不会被吸收的。
因此,宿便都是商家为了促进消费杜撰出来的,“宿便论”将宿便与便秘混为一谈,夸大事实,制造恐慌。大便本身是要排出体外的,排便有时间和规律,因而大便暂时积存于身体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大便积存多久,到便秘的程度才值得关注。
有关宿便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宿便会发酵,不断产生毒素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宿便”长期滞积于肠道内,在细菌的作用下腐败、发酵,不断产生各种毒气、毒素,被身体吸收后,可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事实上,就算是便秘患者,食物残渣在消化道内停留较长时间,也只是意味着有更多水分被吸收,会产生更多甲烷、氨气和氢气,放屁会臭些,但并不会产生所谓的毒素。
误区二:宿便不清会诱发直肠癌
关于宿便的危害,最危言耸听的就是可能致癌。在这个人人谈癌色变的年代,受便秘困扰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地促排便、清肠。但其实,食物残渣在消化道内存留较长时间并不会生产所谓的毒素,所以会诱发癌症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反倒是盲目使用泻药或一些不当的方式排宿便,会增大患癌风险。
误区三:经常洗肠、清肠更健康
如果有便秘,应先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只有找到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措施,合理选择通便药,才有利于便秘的治疗。在临床中,洗肠机只是用于救急,如病人出现了急性粪便嵌顿,用洗肠的方法可以帮助通便,但不建议经常使用。
如何改善便秘?
如果深信“宿便危害说”,而极端地采用泻药来排便,是很危险的事。泻药造成的腹泻会对肠道的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水分从肠道丢失、肠道大量分泌肠液等,虽然不是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但严重者可能造成水电酸碱紊乱、昏迷甚至生命危险。如果实在是觉得需要清洗肠道,请到正规医院洗胃灌肠。
想要保持健康的排便习惯,就需要保持规律的饮食,通过运动喝饮食来调节改善便秘。经常食用一些粗粮、以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多饮水,多运动,无论是广场舞还是跑步,运动时可通过外力促进肠道蠕动。即使你的工作要求久坐,在静坐时也可以多做些按摩腹部、收腹鼓腹运动,以及提肛运动。坚持做到这些,胃肠道疾病是不会找上门来的。当然,如果你身上出现了血便、强烈的腹泻腹痛等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了,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