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常识 > 正文

人体肠道内有300多种细菌,与大量疾病紧密相关

2018-08-24 16:10:40 来源:网络 作者:王嘉译

1、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是肠道健康的保证

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人类便注定与细菌共存。从出生后接触外界环境开始,就有细菌进入胃肠道。新生儿出生一小时后,就能在其胃肠道中检测到微生物的存在。3~5岁的孩子,体内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已与成年人基本持平。

这些微生物大多分布在人体的眼、口、鼻腔、咽喉、皮肤、胃肠道、生殖器官等部位,总重量约1.27公斤,其中胃肠道微生物占比最重,约占总重量的80%,重量超过1公斤。目前已经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超过1000种,寄生在人体肠道的有300~400种。这些肠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而人们常说的肠道菌群则是指肠道内寄生的细菌。 

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从微生态的角度来讲,这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密不可分。过去人们的食物以谷物为主,近二三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明显提升,食物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人体内部的肠道菌群以及身体的代谢能力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使得人们陷入营养过剩的境地,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代谢疾病。

由此可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作用不容小觑,随着大量研究的公开,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不再是被人们遗忘的“功能器官”。其主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产生重要的代谢产物、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感染等。

除此之外,肠道菌群还能分解人体难以直接利用的膳食纤维,从而产生短链脂肪酸,便于肠胃吸收。不仅如此,肠道菌群对肠黏膜上皮屏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屏障的四大组成部分是人体肠道健康的“保护伞”。包括:肠黏膜上皮机械屏障,肠道黏液层及胆汁酸、胆盐组成的化学屏障,肠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物所形成的免疫屏障以及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所构成的生物屏障。


2、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守护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健康肠道内部的菌群将原籍菌(属于专性厌氧菌、占99%),共生菌(兼性厌氧菌、占1%)和过路菌(具有一过性,不会长期存活在体内)按一定比例有机组合,不同种类的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肠道微生态这片“净土”的平衡与稳定。

但是,有平衡就有失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如抗生素的使用、饮食的变化以及情绪变化等,都会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肠道有益菌被抑制,导致病菌“恣意妄为”,引起菌群失调。

例如,盛夏时节,不少人都喜欢“撸串儿”。于是,以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为首发症状的胃肠疾病便时有发生,进而引起各种炎症,这就是外来菌在作祟。长此以往,可能引发诸多疾病。

人们愈发认识到,一个平衡和多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以预防和免疫系统相关的诸多紊乱,帮助提高食物消化的效率,并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不均衡、不够多样化的肠道微生态则会引发一系列疾病,比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以及糖尿病,甚至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的产生,也可能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


3、多种方式,改善肠道微生态

于泳主任表示,外来菌在肠道中“捣乱”,对大多数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无大碍,只需调整饮食即可。但对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糖皮质激素或患有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肠道内的大部分原籍菌已被抑制,而少数菌却过度繁殖,成为优势菌群。在这种情况下,微生态制剂应运而生。

微生态制剂,也叫活菌制剂或生菌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起到调整、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肠道防御病原菌的能力,改善腹泻症状等作用。常见的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布拉氏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等。

除此之外,微生态制剂在治疗重症方面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微生态制剂,粪菌移植也是改善肠道微生态的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内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另外,饮食干预、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适量运动也会对肠道微生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