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体检中都会遇到验便,有的人选择跳过,有的人甚至会找一捧土代替(这是真的),还有的人会硬着头皮去厕所。虽然这看起来有点“重口”,但通过粪便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除了在医院进行专业、精细的检查外,其实我们也可以独自在家进行自检。过程吗,其实很简单,就是起身后不要着急冲水,观察一下刚刚“下水”的那坨。
| 观察形状
关于大便的形状,也是有“业界标准”的,那就是“布里斯托大便形状分类”。这种分类法把便便分为7类,方便人们对照不同人的肠道健康状况。
第1型大便呈现的是一颗颗硬球,并且难以排出。
第2型是表面凹凸的香肠状,同样不易排出。
第3型是表面有裂痕的香肠状,排出顺畅。
第4型的外型像香蕉,表面光滑,排便正常。
第5型呈断裂、光滑和柔软状态,并且容易排出。
第6型粗边且蓬松,呈分块的糊状。
第7型是无固体块的水状,完全的“拉稀”。
呈现第1或2型,说明大便停留在大肠的时间太长,使得大便的水分过少,造成便秘。常见于压力大、肠道蠕动不足的人,建议适度休息放松,并补充足够水分与膳食纤维,另外也要多加运动。
呈现第3或第4型这两种形状,说明肠道非常健康,饮食均衡,请多多保持!
呈现第5型,代表肠道蠕动不足,或进食量不够、膳食纤维摄取量不足等,建议吃一些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薯类、豆类、五谷杂粮、藻类等。
呈现第6型,这种代表肠道菌群失调,或蛋白质吸收失常,若调整饮食后依然没有改善,应该就医检查。
呈现第7型,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及高纤维食物,以免刺激肠道蠕动,最好马上去医院检查。
| 观察便便的颜色
正常的大便颜色介于浅棕色到棕色之间。
如果你的大便颜色通常是深色的,这可能意味着有胃出血的情况。
如果你的大便是浅色,比如灰色或者黄色,那可能是你的肝脏或者胆囊出了问题。
如果呈现墨绿色,表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就要前往医院检查了。当出现红色的时候,一般痔疮或肛裂造成。但由于肠癌也有血便的症状,如果自己不能明确区分,最好还是找医生检查并治疗。
除此之外,便便的颜色还与会跟饮食密切相关。不过,如果你的大便莫名地呈现不大正常的颜色,比如橘黄色,却不能通过饮食来解释这一异常状况,还是尽快就医吧。
| 通过气味分析
便便恶臭一般是高蛋白食物或肉类进食较多,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蔬菜。如果有刺鼻酸味,多数是发酵性消化不良,可能需要吃些消化药。如果伴有腥味的焦黑便,说明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可能较多。如果有肉或鱼的腐臭味,说明肠内有大量出血,都需要去医院检查。
| 观察频率
一般而言,保持规律地每天排便1次是理想状况。当然有的人一天会排便2-3次,如果没有腹痛及大便成分的异常,也是正常现象。而如果排便次数过少,或者排便困难,说明是便秘。如果如厕次数突然不规律的增减,可能是肠胃出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且接受检查了。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后对肠胃问题就可以自己进行初步的判断了。最后祝愿大家都可以肠胃健康,便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