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不通?按揉仨穴位帮你排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也发生重大变化,吃得多,吃得精,坐得久,运动量不足,使“糖先生”和“脂小姐”越堆越多,所以身体出现了各种疾病信号。便秘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是排便周期长,排便次数减少,每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
二是虽然排便周期正常,但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困难。
针对功能性便秘,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加强运动之外,下面教大家几个简单的穴位按压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胃肠和缓解便秘症状。
★
上巨虚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简便取穴法:在外膝眼处直下连续量两次4横指,在胫骨与腓骨之间(外膝眼直下6寸,即足三里直下4指取穴)。
手法:
拇指按压或按揉,每次3分钟,力度适中,每天两次,以穴位微胀感最佳。
解析:
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大肠下合穴。有调理肠胃、整肠止泻、理肠通便、通经活络之效。因其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能调理大肠功能。
★
支沟
位置:
在前臂背侧,当腕骨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手法:
拇指按揉,每次3分钟,力度适中,每天两次,以穴位微胀感最佳。
解析:
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有调理三焦之气、通腑气、降逆火、通关开窍、消胀止痛之功效,主治胃肠功能紊乱、三焦气化功能障碍及热郁于内的大便秘结。
★
天枢
位置:
在腹中部,肚脐旁开两寸。
手法:
用拇指腹或指关节按揉,力度稍大,以耐受为度,每次约3分钟,每日两次。
解析:
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大肠募穴。本穴具有疏调大肠、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扶土化湿之功,主治大肠病症。
以上穴位均为双侧对称。诸穴合用能有效调理肠胃气机和三焦气化,增加肠蠕动,远近相配,同走大肠,共奏疏调肠腑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