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肠胃”保卫战,养护7要点,你知道几个?
我们知道,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天地阳气减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是胃肠病多发的季节,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秋季胃肠病易发?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调理才能保卫胃肠的健康?
秋季为什么易发肠胃病?
1、夏天贪凉等问题造成伤及脾胃变得虚弱(例如腹泻,胃疼)。中医有一种邪气被称为伏邪,意思就是说在当时不发病,过后遇到抵抗力弱的时候才发作,夏季贪凉时脾胃已经受损了,但是并不表现出来,一旦随着秋冬季节的温度的下降才会出现胃胀、胃痛、腹泻等症状。
2、秋季又是干燥的季节也会引发肠胃疾病(例如便秘)。秋季以燥邪为主,由于患者饮水较少,或者过早进补,或者由于脾胃素虚中焦运化不畅,郁而化火,在里、在内、在深表现为实热证,热盛伤阴,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口干,唇裂,舌燥,便秘等病症。
秋季常见的肠胃病有哪些?
1、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中医常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比较好理解,那不荣则痛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胃脘部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所以出现疼痛。主要症状是胃脘部疼痛不适,疼痛经常与饮食及生活环境有相关性,常伴随有嗳腐吞酸,嘈杂不舒,恶心、呕吐。也可能由情绪不畅等因素而诱发。
2、胃痞,痞就是痞满不适,就是老百姓说的不消化、胃胀,感觉胃里搁了个东西。中医认为人体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必须有上、有下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好像大气中的空气蒸发和下雨的关系一样。如果因为脾胃的上下调节出问题了那么我们体内的气就停滞在脾胃那里,所以出现痞满不适。这种病人经常查来查去查不到问题,但是就是胃胀不适。
3、腹泻比较简单了,主要就是大便次数的增加2-3次,或者大便形状的改变,不成形或者稀水样便。经常伴随有腹痛。脾胃主要有代谢体内水的作用,如果脾胃虚弱,或者感受了湿邪就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便秘就是大便次数的减少或者排便困难。形成原因主要是肠道推动无力,或者阴虚大肠失去了濡润就是常说的润滑作用。还有饮食积滞。
罗占君教授介绍说,秋季肠胃病易发,肠胃保健非常重要,势在必行。那么,在秋季,对于这些常见的胃肠病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秋季胃肠健康
远离“三个字”
1生
胃怕“生”,要远离生的食物。未彻底煮熟的虾、蟹等海鲜,凉菜、未洗干净的水果等,都会引起急性肠胃炎,是伤胃的元凶。对于脾胃来说,喜食温热,食物最好还是煮熟了吃为好。
一方面,食物煮熟,可以杀菌、软化食物、帮助消化喝吸收,对脾胃来说是有一定的养护意义。另一方面,有些肉类,特别是鱼类,肉质中含有寄生虫或者细菌,不经过高温吃进胃里,对胃的伤害可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养脾胃,要远离“生”食。
2酒
胃害怕“酒精”,所以,要远离“酒”!虽说,小酌怡情,但贪杯伤胃。酒精饮品,在20°以上时,每小时饮用超过100ml,就可能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所以,想要脾胃健康,一定要远离“酒”。
3忍
胃病害怕“忍”,一定要注意。生活中,可以说是“十人九胃”,在很多人眼里,胃病只是小病。胃痛了就吃点药忍忍,但这样,可能让小病变成大病。吃药1-2周,都不见好,就要及时就医,就算不到两周,服药后没效果也要就医。切莫等到胃病严重了,再求医,切记。
秋季胃肠健康
做好“四个字”
1吃
吃早餐
早上7点半时左右,吃早餐,要吃的有营养,对于脾胃健康十分重要。一顿营养的早餐,可以唤醒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研究已证实,吃均衡早餐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体重。早餐以牛奶、鸡蛋、面条为佳,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吃粥羹
粥与肠胃相得,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痛之功效。山药粥,温和、滋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有一定的作用。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适当吃点山楂,有助于健脾和胃,帮助秋补打好基础。
少吃油腻、辛辣之物
素食能保持胃肠冲和之气。摄取辛辣、油腻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从而诱发胃肠道疾病。此外,辛燥伤津,如辣椒、生葱、姜、八角、茴香以及火锅、麻辣烫等,易加重“秋燥”对身体影响。
所以,末伏时节,虽然胃口变好,也要少食油腻、辛辣之物,多吃温润食物,有助胃部健康。
2喝
喝温水
35℃~40℃的温水,是胃肠道感觉最舒服的温度。所以,想要胃好,最好多喝温水,少喝或者不喝冷水,对于养胃,十分重要!早起后,喝一杯温水,有温胃养胃之效!胃在夜间,也与人同眠,除非特别饿,早起一般都有些食欲不振。早起后,人体胃的机能调整,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温开水,温度与人体正常体温相近,这杯水,刚好把胃唤醒,让它做好进食消化的准备,起到了温胃养胃的作用。
3睡
充足的睡眠,是开胃的补药。充足的睡眠,不只是缓解疲劳,对了胃不好的人,是修复胃的一剂天然的良药。睡眠过程中,人的生理的功能,会慢慢恢复,无论是脑神经,消化的功能,还是内分泌,都可以从这个过程里面得到休整。如果,睡眠不足,胃部的血液流量,就会降低许多,血流量的减少,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但还需注意的是,睡眠过多,也容易引发胃病。所以,要想保护好自己的胃,要保证睡眠时间,但又不能赖床,睡的过多哦!
4灸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艾灸具有健脾和胃,温经散寒,补益气血等功效。大家也可以多拍打足三里。
另外,中医理论上认为,早晨7-9点主胃经,中医把胃经被称为“长寿经”,并途径膝关节。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同时,拍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5分钟,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