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胃肠功能不良症状之一,在全世界儿童中的发病率为0.7%—29.6%,而这其中又有约90%的患者为功能性便秘。
儿童便秘可始于婴儿及新生儿时期,且约有⅓的患儿其症状会持续至成人期,表现为慢性顽固性便秘,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治疗的难度增大。
慢性便秘患儿病情持续发展、治疗难度加大与父母对于儿童便秘表现及患有的慢性便秘区分不够精确、未及时就医诊治等有密切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儿童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当孩子有这些症状表现时,应尽快就医接受规范化诊疗。
2006年5月20日美国消化疾病周在洛杉矶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功能性胃肠病专家小组发布了最新修订的罗马Ⅲ标准,这个标准成为诊断慢性便秘的最新标准。
其中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功能性便秘(FC)诊断标准如下:
1、每周排便≤2次;
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的姿势;
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
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巨大的粪便足以阻塞厕所。
诊断说明:
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以上标准是由西方人根据西方儿童便秘的临床表现及大量统计数据得出。但由于受到东西方各国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种族地域差异等诸因素影响,国外的规范化标准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儿童。
国内张树成等在儿童便秘流行病学基础上,提出更适合我国儿童便秘的症状诊断标准:
1、排便次数<3次/周;
2、大便干硬成团块状;
3、排便费力;
4、需要泻药协助排便。
诊断说明:具备上述4个诊断标尺中2条者,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即可诊断便秘。
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便秘时都习惯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确能够缓解甚至治愈短期的便秘表现。但当儿童的便秘症状持续2个月或更久时,应该在调整生活习惯的的基础上就医诊治,避免便秘迁延不愈逐渐发展为顽固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