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秋”是秋天气候的一个转折点,那么重阳之后就意味着冬天就要来了,我们即将要面临又一次的气候变化!
然而每次的季节变换,必然伴随着新一轮的疾病到来,重阳之后,这六类疾病粉墨登场,请各位读者,对号入座,注意预防护理。
便秘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无非就是,有吃有穿有人疼,早起如厕不费神。
作为资深的便秘爱好者,秋天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难坎。假如你相对幸运,只有便秘,那么恭喜你。然而当它和肛裂、痔疮混在一起的时候,才叫人痛不欲生。
秋天人体的代谢慢慢减缓,加上气候干燥、饮水量不足、秋乏不爱运动等,都会引起大便干燥和便秘,甚者出现肛裂。
痔疮
痔疮和便秘,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十人九秘”、“十人九痔”的说法其实不为过。
根据对大量痔疮患者的调查,他们均表示,秋天是痔疮最难熬的季节。
因为秋天最易便秘,会使痔疮反复发作,奇痒无比,而且位置比较尴尬,全靠“忍”,直教人生不如死。同时,医院的就诊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痔疮的治疗就是外敷、痔疮栓加中药熏洗,以缓解为主。但事实上,日常的预防措施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流感
秋冬是流感的高发季。流感,是一种病毒性感冒,主要有甲、乙、丙三型,最容易被传染的是儿童、老年人和高危人群(就是人员集中地的人,如学校、车站、码头和医院等)。
得了流感,立马高烧(常达39℃以上),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和乏力。极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心包炎等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俗称“老慢支”。
以咳嗽和气喘为主要症状,多在秋冬发作,春季气候回暖之后好转。患者通常是由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反复感染和刺激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所致。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老慢支患者在重阳之后应特别注意口鼻的保暖,预防感冒。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呼吸道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胃病复发
每到秋季,所谓的胃寒患者,急剧增多,而实际上这是胃病。
人体受到外界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气候适应性下降所导致的。
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
这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此外,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可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冠心病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血管会收缩,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秋冬季节天干气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对于原先存在血管壁斑块的患者,寒冷天气还可能诱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会导致突发心梗、脑梗或肺栓塞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