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连隔壁小孩都会说的“清宿便,排肠毒”的广告词吗?近年来,随着养生行业的火热发展,很多以前从没听说过的概念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宿便”就是其中之一。网络上更是充斥着各种关于“宿便”的说法,更有人称“宿便”为“可怕的健康杀手”。真相是什么呢?
“宿便”是什么
“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关于它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宿便”指的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聚集成形,粪便才开始形成。
所以,所谓的“宿便”,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
“宿便”的误区
1、“宿便”很难导致酸毒症
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搞出所谓的酸毒症。
2、“宿便”很难导致身材走样
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肠被撑起来的形状,那叫做胃肠形,是某些胃肠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中年男性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3、“宿便”不可能有10KG
首先,不说人每天能吃下多少东西,就算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10KG之多。
更要命的是,10KG的“宿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肠子里,会导致肠壁的压力感受器向大脑报告需要排便,产生便意。除非你憋着,否则这些“宿便”也就基本都排出去了。因此,人体内并不大可能积存那么多的粪便。
“宿便”真正的危害
1、存在肠道的粪便会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而变得愈发干硬,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排便愈加用力,突然增加的腹压和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导致心源性晕厥。
2、排便不畅同时也可能造成肛门处的静脉发生曲张,导致痔疮。
3、对于已经发生痔疮的患者,干硬的粪便还有可能划破痔疮上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如何清“宿便”
严格按照医学知识的科学说法,这个问题应该是如何预防便秘。
散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建议。
长时间坐着,肠蠕动会减慢,不时地起身活动活动有助于肠蠕动。
多吃各色蔬果也是增加膳食纤维,以促进肠蠕动的方式。
还有一点,有便意时不要憋着,及时排便对于预防便秘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
如果极端地采用泻药来排便是很危险的。
泻药造成的腹泻会对肠道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水分从肠道流失、肠道大量分泌肠液等,虽然不是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但严重者可能造成水电酸碱紊乱、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如果实在觉得需要清洗肠道,请到正规医院洗胃灌肠。不过,相信那种感觉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想经历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