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深秋,温差大,不断折腾着我们的消化系统,肠道的抗病能力有所减弱,以腹泻为症的胃肠炎易找上门。
其中以食物中毒最为常见,这时千万不要乱吃药,结果不仅没好,症状反而更易严重。
伴有低烧的“胃肠感冒”,不用吃什么抗生素,关键是调理饮食,休息几天就能自愈。但是,吃了太多药物,肝损伤是必然的!所以,药盲不可怕,讳疾忌医乱用药才最可怕!
拉肚子后,最重要的是分清这是感染型还是非感染型。
非感染型
常见病因:
1、吃了生冷的东西导致胃肠动力障碍(有的人经过超市冰柜时受到冷刺激也可能想拉肚子);
2、吃了不好消化的东西导致消化不良;对食物过敏、过度紧张等也可导致非感染性腹泻。
常见表现:
大便不成形,不吃不拉,一吃就拉;吃清淡的不拉,吃刺激性的拉。
医院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没有异常,便常规中找不到白细胞。
感染型
一、食物中毒
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吃了不干净的食物造成的。引起急性中毒性胃肠炎和其他症状,称细菌性食物中毒。
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失水和致中毒症。多发生在夏秋季。
二、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肠道传染病。通常潜伏期为12天,发病急,病人会有畏寒,发热,腹痛,周身不适等症状,常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呈现黏液脓血状,另外还会有左下腹压痛。如果是儿童患了此病还可能会休克。
三、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见潜伏期为13天,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
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
四、感染性腹泻
由侵袭性大肠杆菌、肠产毒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的炎症性或分泌型腹泻。
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发热、腹痛,重症者会因大量失水而脱水甚至休克。
五、伤寒和副伤寒
1、由伤寒杆菌引起,伤寒潜伏期平均为12~14天,副伤寒潜伏期平均为6~8天。
2、以发热为初始症状,全身不适、乏力,没有食欲,可有咳嗽和咽炎。
3、体温呈阶梯状升高,可在5~7天内升到39~40℃,此种发热出汗不多,也不伴有寒战。
4、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量较少。
有些患者认为,在腹泻时,进食、喝水,会为腹泻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于是不吃不喝。这样貌似“管用”,腹泻量会有所减少。
但实际上,腹泻量的减少也说明机体缺水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也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发生酸中毒和休克,后果比腹泻本身要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