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疾病 > 正文

便秘不会引起肠癌,但是它却可以,早预防就用这一招,太重要了

2018-11-06 17:01:29 来源: 作者:CS


大肠癌为世界范围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在男性中已超越胃癌位列第3位,女性中超越宫颈癌位列第2位。在我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30万,并以年均4%增幅不断攀升。



便秘不会引起肠癌,肠息肉是肠癌的直接风险因素

研究显示,80%左右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息肉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恶变而来。因此,预防结直肠癌要从预防肠息肉开始。

多数大肠癌的发生经历了息肉-腺瘤-癌变的系列演化过程,一般认为由息肉发展为大肠癌需10~15年的时间。


尽早预防,每年一次结肠镜检查不可少

目前结直肠息肉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粪便潜血试验、钡剂灌肠、结肠CT重建、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等,而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建议以50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而美国的最新指南是45岁。

高危人群每年一次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息肉存在的可能,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大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息肉家族史是肠息肉的相关因素,一级亲属消化道肿瘤史也是大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史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因素:

肠息肉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而且男性患肠息肉的风险是女性的2.65倍。


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热烫饮食红肉比例高低纤维饮食均是肠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

油脂可促进机体分泌胆汁,胆汁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变成次级胆酸对结肠细胞有毒性,尤其是在高浓度的次级胆酸下,致使受损的结肠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逐渐形成结肠息肉。


烟酒:

研究表明,吸烟年数吸烟量均与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病危险呈正相关,尤其是在息肉形成的早期。而饮酒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大肠息肉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多数结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40%~50%的结直肠癌患者也是没有报警症状的。

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

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日常生活中,除了规避上述有害行为外,还要做到:

关于体力活动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关系的研究发现,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 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性降低。

所以,每周坚持4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膳食纤维素尤其是谷类植物和水果可以有效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但不可溶性纤维(如蔬菜)在减少息肉的发生率上无明显作用,而可溶性纤维(如水果)则可以有保护作用。



如果有便秘的情况,要注意:

1、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固定好专属的排便时间,早上5~7点是大肠活动的时间,最有利排便。

坚持下去,肛门在早上排便的记忆就会形成,每天一早就自然而然产生便意,顺利排便。

2、不要忍便,一有便意立即上厕所,抑制便意就是允许便秘的开始。

3、排便时最大的秘诀是专注。

4、排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不要太长,否则会让肛肠淤血,易成痔疮。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