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常识 > 正文

漫漫寒冬,调理好肠胃再进补,才不会“虚不受补”

2018-11-22 10:19:07 来源: 作者:凤凤


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在一般民众的观念里,寒冷的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根据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季属肾,肾主藏精为生命之元,故冬月进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为下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隔壁的李大姐听说羊肉最是温补,于是多喝了几次羊肉汤。进补效果真真儿是立竿见影,牙痛,嗓子疼、口疮来了个大聚会。

说好的冬日宜进补呢?其实,脾胃虚弱是导致"虚不受补"的主要原因。

补品多为滋腻之品,再加上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所以补品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上火等症状。

古语有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须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先调理好脾胃,才能进补得当。 



那么脾胃虚弱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呢?

1、脾失健运,消化不良:脾虚运化水谷无力,会出现食后腹胀、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身体乏力、消瘦,或者便秘、口臭等。

2、湿气过重:脾失健运,体内水湿过重会出现肢体沉重、下肢水肿,眼睛浮肿,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等。

3、四体不勤:脾主四肢和肌肉。脾虚会导致四肢肌肉营养缺乏,稍微活动就会觉得很疲乏无力,不能耐受劳动。

4、脾虚统血无力,肤色暗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有效地濡养润泽肌肤,就会出现皮肤粗糙、暗淡、细纹丛生,加速黄脸婆的进程。



那么如何调养脾胃呢?

有“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的说法,所以养生者,最紧要的是固护脾胃。但是调理脾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尤其饮食调养是关键。


一、慎饮食,“节制饮食,却病之良方。”

节制饮食分三步。

第一步,正确规律饮食:三餐定时、定量。

三餐规律是养胃的基础,如果能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食,胃肠道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分泌消化液,是消化有条不紊的进行,对防病保健有很重要的意义。定量,切忌暴饮暴食,消化食物也需要消耗胃肠道的气血,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而变成脂肪囤积起来。长时间如此,不仅脾胃虚弱,还会肥胖。

第二步,细嚼慢咽。

当前环境下的快生活,让很多人吃饭也变得快了起来。狼吞虎咽、囫囵吞枣,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吃完一顿饭。嚼不烂的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消耗胃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会无形中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第三步,少食辛辣、寒凉。

辛辣食物很容易刺激胃肠粘膜,轻则消化不良、胃痛,重则可能引起胃溃疡出血等。很多人喜欢在吃火锅的时候喝冷饮,虽然冰火两重天倍儿爽,但于养生来说,生冷寒凉的食物不仅会耗伤脾胃阳气,还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请姑娘们务必要慎重。



二、畅情志

脾主思,忧思抑郁皆伤脾,脾胃又为气机升降之枢,所以心情不好会导致气血化生障碍,气机失常,百病由此而生。


三、适劳逸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过劳则伤脾气,而脾气虚弱又会所致导致肌肉痿软、四肢怠惰,引发疾病。所以劳逸结合也是养脾胃的一大要素。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