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疾病 > 正文

西医治便秘的“潜规则”,对症治疗是关键,各类“泻药”大盘点

2018-12-17 08:47:22 来源: 作者:凤凤


便秘是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非常让人烦恼,忍无可忍就会去医院开个药,那关于西医治疗便秘的潜规则,你知道多少呢?

关于排便的机理,西医认为是经消化道吸收后的食物转化为粪团,在直肠内形成足够容积的粪便,以正常的速度通过胃肠道,抵达直肠,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



临床采取一些特殊检查如胃肠通过试验或称结肠传输功能试验、排粪造影及肛管直肠测压,将便秘分为3型: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


药物治疗

(1)容积性泻药:

包括各种纤维素、欧车前类制剂。经人体服用后,吸收水分,迅速增加容积,直接刺激肠蠕动,增加肠内渗透压,阻止结肠重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产生导泻作用。适合轻度便秘患者。

(2)刺激性泻药:

泻下作用最强,主要包括酚酞、蒽醌类等,能够直接刺激结肠黏膜、平滑肌,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液分泌,产生导泻作用。该类泻药宜短期使用,长期易致结肠黑变病,损伤肠肌间神经丛。

(3)渗透性泻药:

包括盐类和糖类渗透性泻药。能增加肠道内渗透压,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黏膜,促进肠蠕动,产生导泻作用。常用药物有硫酸镁、乳果糖、甘露醇、聚乙二醇等。本类药物适合轻中度便秘患者使用,可长期应用

(4)软化性泻药:

该类药通过增加大便含水量和含脂类量来软化大便,利于排便。常用的有液体石蜡、多库酯纳、甘油等。适用于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便

秘患者,该类药物长期使用易破坏黏膜上皮细胞,从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误入肺部易致吸入性肺炎。



(5)促进肠动力药:

作用于肠神经末梢,刺激肠道兴奋,加强肠蠕动反射,促进排便。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提高肠道动力和推动作用。常用药物有伦扎比利、普卢卡必利等,该类药物作用于胃肠道的5-羟色胺(5- HT) 受体来增加肠道动力。

(6)益生菌:

口服益生菌制剂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竞争抑制肠道致病微生物,维护肠道屏障保护,调节肠道功能。目前常用益生菌主要有: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很适合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

(7)直肠黏膜保护剂:

对直肠黏膜起修复、保护作用,减少炎症性渗出,在直肠黏膜及肛管表面覆盖一层油润膜,减低粪便排出时的阻力。常用药为复方角菜酸酯。


除了一些正确的治疗之外,便秘的患者还要在饮食里面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安排,主要以清淡为主,这样可以帮助清清肠胃。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