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疾病 > 正文

查出动脉硬化的第1825天,差点因“腹痛”丢了性命

2018-12-26 13:47:58 来源: 作者:WXF


68岁的吴大爷,查出动脉硬化的第五年,肠子也“硬”了。

星期六的晚上,吴大爷照例是和小区里的刘老太太一起去跳舞,结果左下腹传来阵阵的胀痛,上了个厕所,好转不少,想想自己还想再找个老伴,来场黄昏恋,不能爽约啊,索性忍忍也就过去了。

星期天的中午,吴大爷吃得微撑,寻思上个厕所,这一去可不得了了,便桶一片暗红,特别像凶案现场。于是吴大爷赶紧打了120,到医院一查是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IBD),虽然发病率很低,仅占住院病人的 0.1%,但近年来血管病越来越多,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而且缺血性肠病死亡率高,临床特点不典型,极易引起误诊。

缺血性肠病最常发生于结肠,故也称为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结肠某肠段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导致肠壁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结肠疾病。



临床上根据肠粘膜缺血情况的不同,分为三型:

短暂型:

缺血轻,仅引起粘膜和粘膜下层病理改变,病变可逆;

坏死型:

缺血重,病情进展快,迅速累及结肠全层,并导致坏死和穿孔;

狭窄型:

缺血重或反复发作,肠壁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肠腔狭窄。

缺血性肠病患者的首要症状就是腹痛,以脐部和下腹部多见,以胀痛和绞痛为主,并且具有症状重、体征轻的特点;

另外具有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排空的症状特点;

一般出现腹痛的24小时以内,患者会出现血便

严重的患者出现肠缺血梗死后就会出现肠麻痹坏死和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的表现。



万幸的是,吴大爷发现比较早,肠缺血尚处于早期,尚未发展至肠坏死阶段,只需要采用保守治疗即可。

先改善全身循环动力状态,再静脉输注血管扩张药物,没有出血倾向,加用抗凝、溶栓治疗,基本就已经恢复了。


严重的患者,医生会采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方法。介入性治疗,包括血管造影、动脉插管灌注扩张血管药物、介入性血栓切除、介入性溶栓支架植入以及综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包括病变血管切开取栓、缺血坏死肠段的切除以及闭塞血管段的旁路移植手术。总之,一旦怀疑有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应及早行腹部 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肠镜等检查,否则悔之晚矣。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