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康瓦尔一名患有轻度自闭症的16岁少女,因为长久以来有肠道问题,恐惧使用马桶而不敢大便,就这样忍了两个月,最终死亡。死因是腹部肿胀,进而造成器官移位、引发心脏病。
当然,你可能以为这只是“个例”,但科学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健康直接相关。
近日,消化病领域权威杂志Gu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评估了抑郁症和抗抑郁治疗对炎性肠病(IBD)发生发展的影响。
炎性肠病是什么?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会使肠道的黏膜表面变得粗糙和糜烂,且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常会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甚至肠梗阻。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和亚洲呈上升的趋势,如今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抑郁症更容易诱发炎性肠病
研究以1986年至2012年期间患有新发抑郁症的患者(403665名)为实验组,不符合抑郁症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抑郁症患者更容易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IBD)。
抗抑郁药物治疗后
在接受抗抑郁药物(米氮平)、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血清素调节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治疗后,研究人员发现SSRI和TCA对克罗恩病具有保护性作用,而米氮平、SNRI、SSRI、血清素调节剂和T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保护作用。抗抑郁治疗可选择性地预防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UC)。
我们已经确认,抗抑郁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炎性疾病的发病,那么肠道健康是否可以反作用于抑郁。
传统观点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应激的累积效应引起,易感个体遭受应激从而出现抑郁。但最新观点发现,抑郁症的根源可能在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异常可能是隐藏在应激和基因之下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
肠道是另一个大脑
肠道有一套独立的肠神经系统,它嵌在肠道壁上,控制着消化运动。它既可以独立工作,又能与头顶的那个大脑合作,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在我们的身体及精神健康方面,也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