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疾病 > 正文

晚期结直肠癌靶向药物都有哪些?吃靶向药需注意什么?

2019-02-22 14:10:32 来源: 作者:凌爽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排第三位。在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37.6万例,且正持续增长中。

结直肠癌早期患者,一般能够通过手术切除获得较好的治愈率和生存期,然而有高达50%的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和转移,这类患者即使进行后续治疗,往往也只能获得两年左右的生存期。 



那么,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究竟要如何治疗呢?

既往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以及伊立替康等药物为主的化疗方式,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疾病缓解率以及更长的生存期。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疗联合靶向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和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这就聊到了晚期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治疗,一种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作用的药物治疗。



为什么说靶向药物治疗比化疗效果要好呢?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只杀伤癌细胞不影响好细胞,完全有别于我们传统的化疗。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好坏通吃,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我们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恶心、呕吐、掉发其实都是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晚期结直肠癌最常用的靶向药物主要有什么呢?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靶向药物包括: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和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抗EGFR突变靶点药物。 



什么是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抗VEGF单抗是一类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主要作用机制的分子靶向药物,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为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瑞格非尼以及阿柏西普。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

1、直接阻断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与活化,通过抑制或者调节肿瘤自身的脉管系统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2、抑制肿瘤分化因子作用于血管内皮微环境所带来的血管生成效应,包括致细胞缺氧导致死亡;

3、改变肿瘤血管床、减少渗出、降低肿瘤间质中的压力,促进化疗药物有效释放进入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4、抑制肿瘤干细胞生长。

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无论一线或者二线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均表现出了明确的生存获益。



什么是EGFR?

EGFR是位于细胞膜的蛋白激酶受体,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关键作用,EGFR过度激活可以促使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促进转移、抑制凋亡。

研究表明,抗EGFR单抗能够通过抑制EGFR信号传导通路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目前已有两种药物批准用于临床,分别是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



其中西妥昔单抗为人鼠嵌合型的单克隆抗体,帕尼单抗则是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这两类药物在治疗晚期结直肠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明确的抗肿瘤治疗活性。

但是为何很多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病情还是会加重?

首先,分子靶向药物价格昂贵,且往往需要多疗程治疗,一旦选择不当,不但延误病情,更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其次随着近年对靶向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的耐药和停药后的快速反弹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不同种类靶向药的使用条件不同、不良反应不同,若对靶向治疗的安全性把握不足势必造成严重后果。综上,靶向药物治疗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而言,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但是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