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肠道常识 > 正文

抗菌药和消炎药,99%的人分不清楚!

2019-09-04 16:56:24 来源: 作者:郭雨晨

一有个头痛脑热,马上就会有人在身边提醒:“吃点抗生素吧!”

或者喉咙痛了,又会有人说:“吃点消炎药,很快就好了。”

这样用药真的可以吗?

抗生素和消炎药是一回事吗?

事实上,抗生素只是抗菌药物中的一类。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另一类是合成抗菌药,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咪唑类等。

现在很多人已经从各个媒体报道中了解到“不能滥用抗生素”,这里的“抗生素”其实指的是“抗菌药”,所以这话应该理解成“不能滥用抗菌药物”。

相对于“抗菌药”这个我们在生活中没那么常用的药学名词,“消炎药”可就常见多了,我们在平时就常能听到这种对话:

“你那儿有消炎药吗?我喉咙有点发炎。”

“有啊,我刚好留了点。头孢、罗红霉素还有那啥沙星,你要吃哪种?”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




抗菌药≠消炎药

在药学里严格讲并没有“消炎药”这个说法。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类药只要对症治疗都可以“消炎”。通常当人们用“消炎药”这个词时(比如去药店买药时),他实质上想表达的药都是“抗菌药”,因此这是一个被误用已久的词。

一般市售的“消炎药”其实多指“解热镇痛抗炎药”,是指一类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主要针对红、肿、热、痛等症状发挥作用,能够缓解、抑制这些炎症症状。

常用的“消炎药”有2类:

1、解热镇痛类

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如扶他林)、保泰松(虽然有个“松”字但它不是激素)、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可的松、醋酸泼尼松龙等。这类药属于对症治疗药物,它对导致症状的各种病因是没有直接作用的,它也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消炎消炎,消的是什么“炎”?

细菌感染可以引起炎症,但是炎症不一定都是由感染引起的,即感染和非感染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炎症。因此,炎症可以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

1、感染性炎症

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比如你用脏手直接抓东西吃导致了腹泻,或是做完外科手术伤口却化脓了,亦或是扁桃体肿大还带有脓点,多半都属于感染性炎症。

2、非感染性的炎症

即无菌性炎症,典型病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跟腱炎等。

导致炎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感染、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不同病因的炎症得吃不同的药。

常见的炎症所对应的药物如下:

1、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需使用抗菌药治疗,即常见的青霉素、红霉素、头孢XX、XX沙星……2、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肺炎、病毒性支气管炎等,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常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或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的阿昔洛韦等。

3、非感染性炎症需针对具体疾病使用抗炎药或者其他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4、特殊炎症如过敏引起的炎性反应,多是机体的自身反应过强所致,需要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识别抗菌药物:

1、处方医生告知。

2、查阅说明书。当看到治疗感染或治疗某某菌引起的疾病时可判断为抗菌药物:牢记常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头孢菌素类、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




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有:

1、已查明感染病原的疾病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感染病原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

2、无论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还是治疗性应用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毕竟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方案的制定专业性很强,如果擅自用药不仅药不对症,而且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引起细菌耐药率的上升。

3、为了不生病预防性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临床已经证实,企图长期预防或防止各种细菌入侵的措施往往是无效的。同时,长期使用抗菌药会使耐药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产生“超级细菌”,我们将无药可用。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