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今日热点 > 正文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就选茵栀黄颗粒

2017-10-24 09:36:42 来源: 作者:

    处方来源

    茵栀黄颗粒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属于湿热邪毒内蕴证者。还可用于新生儿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ABO溶血病、母乳性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及小儿蚕豆病。处方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的汤剂茵陈蒿汤,用于肝胆湿热、面目萎黄、胸肋胀痛、恶心呕吐及小便黄赤。方中药物大多属苦寒之物,有严格的适应范围,妄不可用于属寒的症候。

    用于湿热型黄疸,不可用于寒湿型黄疸。


    黄疸--中医辨证

    黄疸这个病名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中医学认为黄疸的发生均与“湿”有关。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湿热型黄疸:凡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短少,有灼热感,大便干结或溏垢,舌苔黄腻等,均是热象的表现,辩证为“湿热”。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

    寒湿型黄疸:凡症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溏泻清稀,体虚乏力,水肿、舌淡胖、苔白腻者,辩证为“寒湿”。

    茵栀黄颗粒

    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


    茵陈:利胆成分有10多种,香豆素、绿原酸等。保肝利胆、增强免疫、抗肿瘤等方面的活性。味苦微寒,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既能发汗使湿热从汗而出,又能利水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疏利肝胆。除湿散热结之要药。

    栀子:主要为环烯醚萜类,如京尼平苷。淬灭自由基的作用,保护肝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清泄三焦湿热,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并可退黄。

    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黄芩素。黄芩有清热、镇痛、利胆、利尿、护胆等作用, 并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对化学性和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有关。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金银花:金银花总黄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较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

   方中茵陈为君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栀子味苦、性寒,为臣药,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的作用;黄芩苦寒为臣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上述三药相配伍,加强了其清利湿热的作用,方中佐以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产品信息


    产品优势

    茵栀黄颗粒口服给药,依从性好。

    不存在注射液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利胆、降酶、保肝及抗纤维化。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肋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

    【扩展应用】抗炎保肝降酶。可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婴儿肝炎综合征,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

    【茵栀黄小儿用药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患者年龄

服药量/

服药次数

新生儿

1g1/3袋)

3/

1-3

1-2g1/3-2/3袋)

3/

3-5

2g2/3袋)

3/

5-10

3g1袋)

3/

>10岁及成人

6g2袋)

3/

    【注意事项】

    1 茵栀黄颗粒过敏的患者禁用。

    2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如蚕豆症)患儿慎用。

    3 外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禁用。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