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今日热点 > 正文

立冬 | 邂逅最美的养生

2017-11-07 11:43:07 来源: 作者:

    

    感觉立秋才刚过而已啊,冬天就来了。今日立冬,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的开始。追根溯源,古人对 “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饮食需滋阴润燥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和海蜇等。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天气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

    冬季进补需因人而异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冬季食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老人立冬需谨防三种病

    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一定要留意天气变化,及时添衣保暖。早晨不易起得太早,尤其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