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犬送福,春风化雨
今天是大年初四,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在这里小南忍住想起了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雨水,是立春15天之后,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讲:“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雨水初候河水解冻,鱼开始浮出水面;二候大雁开始由南向北迁移;三候草木开始萌动。可是,由于今年“倒春寒”,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雨水时节要注意养生。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会慢慢增多,但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的办法便是食疗,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药、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时坚持喝治疗祛湿的饮品。
2、防倒春寒 春捂要恰到好处
雨水节气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要慎吃辣椒、不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