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些人来说,排便是个“力气活”,从蹲下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这将是一场硬战。统计显示,我国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20~40个便秘患者。
没有人希望自己外表光鲜亮丽、私底下却一蹲厕所就是一小时。所以,为了能够“茅塞顿开”,有人开始求助于泻药。然而,泻药千千万,应该怎么选呢?
第一种:食疗
代表:蜂蜜、芝麻、香蕉、益生菌制剂、阿胶等
在便秘的初级阶段,患者们非常冷静,选择在日常的饮食上做花样,以期解决便秘。
确实,对于活动较少、饮食和作息不良等引起的功能性便秘者,通过调整日常饮食,少吃肉类,多吃新鲜果蔬(特别是叶菜类、薯类、苹果、香蕉、芒果等),每天喝1.5~2升水等方法是有效果的。
若收效甚微,还可使用益生菌、膳食纤维制剂等。
第二种:偶尔便秘——润滑性泻药
代表:开塞露、液体石蜡、多库酯钠等
一般情况下,这是便秘患者首先会选择的药物。它们可软化粪便、润滑肠壁,见效快、作用短。不过,一般治标不治本,只能临时缓解便秘痛苦。适用于痔疮、肛裂、手术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的患者。
第三种:轻度便秘——容积性泻药
代表:欧车前、非比麸、聚卡波非钙等
容积性泻药作用较温和,是轻度便秘患者(排便不畅,通过饮食调整、短时用药,可恢复正常排便)的首选,这类药物有亲水性,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后,会增加粪便体积,从而有助通便。
服用时必须增加饮水量,如服用欧车前时需保证200毫升的饮水量。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有药物依赖,不适合肠道动力不足的患者。
第四种:中度便秘——渗透性泻药
代表:火麻仁、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拉克替醇、甘露醇)和盐类泻药(如硫酸镁、柠檬酸镁、磷酸钠和磷酸氢二钠等
轻、中度便秘患者可选择乳果糖、聚乙二醇、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渗透性药物。它们可维持肠腔内高渗透压,阻止肠管内盐和水分被吸收,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但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腹胀感,肠梗阻、半乳糖血症者禁用。
第五种:慢传输型便秘——肠动力药
代表:普芦卡必利等。
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有轻微的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肠胃炎患者禁用。
第六种:重度便秘——刺激性便秘
代表:酚酞、巴豆、大黄、蓖麻油等
重度便秘像风,你像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刺激性泻药直接作用于肠神经,增强肠道蠕动和肠液分泌。短期使用效果尚可,但长期使用会减弱肠道蠕动,破坏肠功能,并且有结肠黑变、癌变等可怕后果。
中药治疗便秘讲究对症用药:对于大便干燥、面赤口渴、腹部胀满等实证型便秘,需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大便干涩难解、四肢欠温、腰膝酸软等虚证型便秘,则需益气养血。
泻药只是缓兵之计,盲目乱用不仅加重便秘,且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