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今日热点 > 正文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去世,终年55岁,抑郁症究竟多可怕?

2018-12-07 13:25:23 来源: 作者:凤凤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去世,终年55岁。12月6日上午,张首晟家属发表声明表示,张首晟与抑郁症的抗争后去世

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他被杨振宁认为是下一个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这样一位昔日的天才少年、全球知名的物理学家和企业家,最终却因抑郁症自杀身亡,令人惋惜。 



抑郁症究竟是什么?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也被称为“精神感冒”。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在生命的某阶段遭受抑郁折磨。

据2014年保守估计,抑郁症患病率在美国约为4.45%,在中国约为3.02%,世界范围内影响着超过3亿5千万人的健康和生活。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的愉快感缺乏和意志行为减退(两周以上),还包括有不适宜的负罪感、自杀念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和食欲障碍等症状。

抑郁症的主要特点是高发病、高复发、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患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复发倾向或趋于慢性化,首发患者85%以内会在未来10年内出现复发,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最终15%~20%会自杀成功

 


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

近年来发现肠道中的定植微生物与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和帕金森病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通过神经、体液、代谢和免疫多种途径双向调节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

正常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数量可达 100 万亿,可参与人体的多项生理活动,包括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抵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等,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康的肠道环境是由“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相互制衡、相互依附形成的。而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有益菌丰度成反比,有害菌丰度成正比,抑郁症与肠道菌群息息相关。 



如何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呢?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平衡肠道菌群

三餐定时定量,唤醒肠道

早餐:不仅准时吃,而且要充分补充营养,并养成习惯

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喜欢“速战速决”或者随便吃些东西来充饥,殊不知这是对休息一整晚的胃肠道最大的不尊重。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脑力和体力消耗最大,需要的能量也多。

早餐这么吃营养最全面: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蔬果

早上吃一份面条、一块面包基本上可满足热量需求,美国《临床营养学周刊》研究提出,早餐选择高蛋白的食物,既增加饱腹感,又可控制食欲,减少下午摄入高油、高脂食物的欲望。此时再吃一个苹果,基本上满足了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需求。 



午餐:讲究营养丰富,吃八分饱即可

晚餐:增加粗粮摄入,减轻肠道压力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夜宵,会在胃肠道内停留更长的时间,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还会促进脂肪堆积。

多食粗粮如谷类、豆类食物,其含有的丰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食物残渣细菌毒素等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并且可产生明显的饱腹感,有效抑制食欲。



参考资料: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研究

抑郁症研究的发展和趋势——从菌-肠-脑轴看抑郁症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