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 > 今日热点 > 正文

“胃药”中的抗酸药和抑酸药,二者有区别吗?用对药才能治好胃

2019-02-17 15:11:53 来源: 作者:CS


目前市场上的“胃药”主要有抑酸药、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进胃肠动力药等,它们各有特点分别对应不用的适应症,而胃病患者又有很多亚型,关于如何根据症状做到最优服药搭配,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老胃病”反复难治?正确解决方案可不只是吃“胃药”这么简单


今天呢,就揭开“胃药”阵营中两大酷似双胞胎的成员--「抗酸药」和「抑酸药」的神秘面纱。



抗酸药:

多为弱碱性无机盐,代表药物有铝碳酸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氢钠、三硅酸镁、碳酸钙等。

适应症:

抗酸药可直接中和胃酸,迅速缓解胃痛、胃灼痛感(烧心)、反酸。还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

铝碳酸镁还能够可逆性结合胆汁酸,用于胆汁反流性损害;兼有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



如何用:

一般在餐后1-2小时胃痛发作时服用。

进餐后1-1.5小时,胃酸分泌量达到高峰时服用,可发挥药物最大的中和能力,维持药效3至4小时;由于胃酸的分泌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服药效果不明显,可通过增加给药频次缓解胃部不适,比如饭后1小时和3小时各服一次,睡前再加服一次。一日共服7次为宜。 



注意事项:

1、 作用短暂,副作用较多,一般只用于临时给药短期服用,不建议长期用药。

2、口服片剂抗酸药时,适宜把药片嚼碎后服用,不宜整片吞服,也不可空腹服用。

3、 含镁剂如氢氧化镁禁用于高镁血症者;含钙剂禁用于高钙血症、高钙尿症、肾结石者;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禁用于阑尾炎、急腹症患者。


抑酸药:

所谓抑酸药,就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代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胆碱受体阻断剂、胃泌素受体阻断剂。

这里着重介绍下前两者。

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从末端抑制胃酸生成的关键酶,使其失活,作用强而持久。抑酸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

H2受体阻断剂(替丁类)作用于组胺H2受体,阻断胃酸分泌。抑酸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



适应症:

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等疾病。

如何用:

与抗酸药不同的是,质子泵抑制剂容易受到胃内食物的影响而降低药效,因此应在餐前空腹服用最佳,整片吞服,不可嚼碎。由于其作用强大且持久,不需多次给药,一日一次。

H2受体阻断剂临床主张睡前只服1次,剂量:西咪替丁800mg,雷尼替丁300mg,法莫替丁40mg,尼沙替丁40mg。

注意事项:

1、 H2受体阻断剂不宜与促胃肠动力药联用

2、 质子泵抑制剂效能整体上优于H2受体阻断剂,后者可直接抑制基础的胃酸分泌,但对于餐后最大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不如前者。

3、 长期服用PPI可出现夜间“酸突破”现象。如有以上现象,建议晚餐后服用H2受体拮抗剂,餐后胃排空延迟,有更多缓冲作用。



抗酸药和抑酸药该如何选择?

作为临时及辅助性用药,抗酸药适用于偶尔反酸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如患者刚感觉胃酸多时,可优先服用起效快的抗酸药,中和分泌过多的胃酸;

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并引起酸相关疾病(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时,最好服用抑酸药,同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总的来说,抗酸药作用速度较抑酸药快,但抑酸药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胃酸降低明显,疗效好,为胃病治疗主要用药。另外也并不是所有胃病患者都能吃抗酸药和抑酸药,只有酸相关性疾病需要使用。抗酸药、抑酸药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作用关系,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这两类药物。

相关文章

更多 >>